来源:平台发布 发布时间:2025-03-24 点击量:4
青石板的褶皱里嵌着几点碎紫,苔痕斑驳处忽现星芒——这便是佘山二月兰的出场。不似云霞倾泻的阵仗,倒像哪个绣娘失手洒落的针脚,在松针编织的阴影里,在蕨类舒展的掌纹间,三两点、四五丛地绣着春信。
二月兰(Orychophragmus violaceus (L.) O. E. Schulz),株高3~5cm,直立单一茎,基生叶及下部茎生叶为大头羽状深裂,叶基呈心形,叶缘钝齿状;上部茎生叶为长椭圆形,叶基呈耳状环抱茎,叶缘为锯齿状不齐结构;5~20朵顶生总状花序,花蓝紫色、白色或淡红色,随着开花时间的延续,花色慢慢转淡最后变成灰白色,花期2-4月,花瓣4枚,长卵形,具长爪;6枚雄蕊,白色花丝,黄色花药,蓝紫色的花萼呈细长筒状。
沙砾和沃土都可以是二月兰的家乡。她们从不挑剔环境,石阶断缝处探出半张脸,古树虬根旁斜倚着纤腰,就连风化剥落的岩壁上,也能瞥见她们提着罗裙踮脚的模样。每朵花不过铜钱大小,偏生将每枚绢瓣舒展得如钟表齿轮,蕊心含着金粉,倒像是把日晖揉碎了缀在紫玉盘里。
千年风霜凝在她们的血脉中。相传当年诸葛亮粮食不足,便命众将士去挖野菜,挖得较多的就是她,因此又名“诸葛菜”。诸葛营中的辘辘饥肠,化作如今茎秆里流淌的翡翠浆液。羽状裂叶分明是未写完的兵法残卷,叶缘锯齿还在模拟当年金戈之声。如若下雨,水珠在花瓣上排布成微型八卦阵,恍惚能听见木牛流马在露珠里吱呀行进。
食疗密钥刻在她们的基因里。有研究表明,诸葛菜中亚油酸比例较高,对人体极为有利。山风掠过时,这些紫衣仙子便簌簌地翻动身子,她们把亚油酸的秘密裹在细茎中,如同隐士怀揣济世良药,却只肯在春泥里写下微末药方。
季羡林先生在《二月兰》中写道:“只要有空隙的地方,都是一团紫气,间以白雾,小花开得淋漓尽致,气势非凡,紫气直冲云霄,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。”季老望见的冲天紫气,原是千万个微小传奇的合集。当暮色漫过石径,最后一线天光抚过花瓣时,方知这些散落的紫玉簪,正在为佘山编撰一部无字的地志——每个俯身细看的人,都能读到不同的春之注脚。